close

寫這篇文章的原因,是因為在工作上有蠻多媽媽擔心小朋友扁平足的問題,覺得小朋友的足弓塌陷會影響到日後的行走、協調、平衡等能力,所以寫了這篇文章,給家長們正確的觀念。

扁平足的定義

小朋友的內側足弓會在2-3歲大致長成,如果內側足弓消失,有時會合併跟骨外翻,就是所謂的扁平足。所以在3歲以前,觀察到小朋友的足弓塌陷,不須太過擔心,因為小朋友足底韌帶較鬆,足弓會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發育。

 

造成扁平足後天因素

1.足部太早承重:通常小朋友到1歲左右會開始扶物行走,有些媽媽擔心小朋友發展緩慢,過早使用螃蟹車或學步車練習行走,但小朋友的足部尚未發育完全,還無法承受全部身體的重量,就會導致足弓的塌陷。

2.肌肉韌帶無力:小腿的脛後肌或脛前肌的無力,都是導致足弓塌陷的原因,可以藉由鍛鍊這些肌群,或足底的內在肌群,來增加足弓的穩定度。

3.肥胖:體重過重,會導致尚未發育完全的足部,承受過多重量,所以要注意孩子的飲食控制。

4.錯誤姿勢:避免使用跪坐姿勢玩玩具。

5.發展遲緩或其他神經骨骼疾病: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

 

治療

一般幼兒的扁平足不需過於擔心,通常在5-7歲會逐漸恢復,最晚在10歲前會自然形成,平常多注意孩子的行走步態、姿勢即可。可以詢問醫生的意見,看是否需要鞋墊或護具的協助,通常不需要外科手術的介入。

 

運動訓練

1.多進行腿部的運動,例如:踢足球、跳格子、跳繩、跑步等,加強腿部肌肉的發育。

2.用企鵝走路,訓練脛前肌的發育。

3.用腳夾襪子、彈珠、紙團等活動,訓練足底內在肌群。

 

注意事項

1.讓小朋友多接觸大自然,多進行體能活動。

2.避免過早練習走路

3.注意飲食,不要過度肥胖

4.挑選鞋子時,挑選對腳跟支撐力較大的鞋子

 

結論:足弓的發育是在2-7歲,所以在學齡前的小朋友,觀察到扁平足的狀況,不須太過擔心,只要遵循上面的注意事項,並定期追蹤,尋求醫師和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即可,也要多觀察孩子的姿勢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小孩 扁平足 平衡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諾(A Nuo) 的頭像
    阿諾(A Nuo)

    阿諾(A Nuo)

    阿諾(A Nuo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